亙古不變(人民娛評:《大江大河》摘香白玉蘭,詮釋有些美好亙古不變)
6月14日晚,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舉行頒獎盛典,最佳男女主角獎被倪大紅與蔣雯麗摘得,《大江大河》獲得最佳中國電視劇、最佳導演、最佳女配角、最佳編劇(改編)、最佳美術等5項大獎,堪稱本屆白玉蘭獎最大贏家。
縱觀本屆白玉蘭獎完整獲獎名單,除古裝劇《天盛長歌》獲得最佳攝影獎外,其它得獎作品大都聚焦現實題材,帶有曆史回顧色彩的現實主義大劇成為本屆白玉蘭獎的主旋律,《大江大河》《正陽門下小女人》《愛情的邊疆》這三部作品,都是在回望曆史中展望未來,對曆史與當下的銜接有著精準地刻畫。
《都挺好》為整體厚重的獲獎名單帶來了活潑氣息。倪大紅在超強人氣的支撐下“多年綠葉變紅花”,奪得最佳男主角,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交媒體的影響在加深,也可以看作是白玉蘭獎對新媒體環境下流行文化的積極回應。略顯遺憾的是,在《都挺好》中表現同樣出色的姚晨缺席最佳女主角席位,但這絲毫掩蓋不了她與倪大紅一起,在探索現實主義都市題材創作中所做出的貢獻與努力。
《大江大河》是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作品當中湧現出來最優秀的一部電視劇,哪怕一年之後再去回想劇情與人物,仍然能感受到它那不急不徐的敘事風格所造就的史詩感。以前經常說“平民史詩”,在筆者看來,《大江大河》的題材內容和曆史深度是符合這一定義的,它清晰地詮釋出“曆史是人民創造的”這一價值觀,尤其是對個體價值與尊嚴的表達讓這部劇處處閃耀著人性的光輝。
《大江大河》是個大題材,對過去40年有著寬闊的廣角呈現,它的表達涵蓋政治、生活、人際、人性等多個維度,而這些在劇中都按照一定的規律實際發生著、變化著、運轉著。渴望變得美好——這一集體願望,成為驅動一個複雜社會自我聚力的巨大動力,不管劇情如何發展、人物如何轉變,劇作始終給人以不滅的“希望感”,讓人堅信那些美好的事物是亙古不變的。
《大江大河》直麵的是大曆史和真問題,捆綁創作手腳的鎖鏈一定程度或者可以說是必然存在的,而它的解鎖方式,一言以蔽之:真。內容的“真實”與態度的“真誠”,幫助它在實現“好看”這一目的的同時,也擁有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質量。可以這麽認為,在2018年,唯有《大江大河》能擔得起人們對時代與生活沉甸甸的期望。 把大獎頒給《大江大河》,讓本屆白玉蘭獎站得住陣腳,經得起推敲。
《大江大河》的出現為業界提供了一個上好的思路與道路,以此為模式,大可以創作出更多具備相同氣質的作品。但之所以後麵的類似作品無法達到《大江大河》的高度,在於創作者與製作者的猶疑。這種猶疑體現在創作上的不夠自信,表達手段上的膽怯,以及無法在大局層麵對作品進行牢靠的掌控。
“真實”與“真誠”,說起來容易,但真正想要把這些要素融入到劇情與人物身上,需要花費大量的心血與精力,這尤其需要創作者對作品要有飽滿的熱愛,但顯然這是業界目前非常稀缺的一種可貴的精神。這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《大江大河》的外在是可以學習的,但其內在卻難以被複製。
為此,我們真誠地希望《大江大河》在本屆白玉蘭獎上令人矚目的成績,能夠堅定電視劇人的決心——即便不在現實題材領域深耕,在創作其他類型作品時隻要把握好“真實”與“真誠”,也能給觀眾帶來驚喜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评论列表